合肥发力新型储能产业 产业营收居全国前五

时间: 2024-06-17 09:55:21 |   作者: 产品中心

产品描述

  出门手机电量告急,充电宝在手可解决“电量焦虑”。如今,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布局下,企业和工厂也用上了超级“充电宝”,更大电量、更省成本、更加环保。

  6月11日,记者从合肥市发展改革委获悉,自去年合肥将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纳入全市六大主导战新产业,全市新型储能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营收位居全国前五。目前,合肥已建成全省首个飞轮储能电站、全省首个生态公园和商业综合体储能电站。全国首个商业化运作的超导储能和电化学储能复合示范电站也有望在今年内建成。

  最近两年,新型储能的赛道热了起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发展新型储能。

  相较于传统的抽水蓄能电站,新型储能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具有布局灵活、响应快、建设周期短等特点,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主要抓手。“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000亿元。

  抓住赛点,去年,合肥将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纳入全市六大主导战新产业,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合肥市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3年~2027年)》,新型储能电站的建设步伐越来越快。

  “新型储能电站就像是‘超级充电宝’,既能充电,也可以放电,具备低充高放、削峰填谷等特点。”合肥市发展改革委新型能源处副处长韩昶昶和记者说,简单理解新型储能电站的作用,就是把阳光和风力转化的电能,储存起来随时使用;还可以将低谷时段电价更低的电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段使用。

  庐江科宏储能电站的规模为200.64兆瓦时,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蓄电池”,主要供给工商业企业使用,是安徽省目前最大的用户侧储能电站项目。

  走进储能电站,记者看到这个地方安装了64台电池舱,电池舱的外形就像是集装箱,内部由密密麻麻、排列整齐的电池包组成。而这些电池包,则是合肥本土企业国轩高科自主研发生产的长循环液冷电池包。

  “大工业用电量很大,所以在电网用电紧张的时候,我们就通过储能电站进行放电,缓解电网的用电压力;在电网电量富余、电价低谷时段,我们就给储能电站充电。”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檀佳伟和记者说,整个储能电站满充满放,一天能为企业节省14万元的用电成本。

  目前,合肥已备案兆瓦级新型储能电站51座、总装机规模约98.3万千瓦,其中已建成25座、总装机规模约19万千瓦,在建13座、总装机规模约12.8万千瓦。

  今年,合肥还启动了百兆瓦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建设,力争2024年建成2~3座百兆瓦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为企业用户省出更多成本。

  合肥发展新型储能产业,为企业配置超级“充电宝”,企业用电成本是节省了不少,但电池的安全性如何保障?

  合肥融创茂分布式储能项目是安徽省首个商业综合体储能电站,现已投入运行,每天二充二放,形成了光储一体化的模式,为公司可以提供应急备用电。然而它就建在商场旁边,人来车往,其安全性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合肥融创光储电站负责人方梓诚和记者说,为充分保障电站安全,他们采用的储能电池安全技术国内顶尖,由合肥本土团队中科久安提供。

  安徽中科久安新能源有限公司售前工程师徐万成介绍:“我们自主研发了复合探测器,安装在电池包内,可以监测到多种热失控参数,比如电池温度、烟雾、一氧化碳和VOC等。”当复合探测器监测到报警等级时,就会立即传送信息,启动控制器即时将灭火介质注入热失控的电池PACK包内部。

  依靠自研的核心技术,合肥不仅在全省率先使用上了商业综合体储能电站,今年底,全国首个商业化运作的超导储能和电化学储能复合示范电站也有望建成。

  “超导储能电站的优点是效率非常之高,发电过程基本没损耗,存储电量也更大。”韩昶昶解释,因为超导储能电站需要利用到核聚变领域有关技术,对技术方面的要求很高,全国能做的企业寥寥。“依托合肥的大科学装置,超导储能电站一旦建成,将成为合肥新型储能产业的特色。”

  韩昶昶介绍,目前,合肥已拥有新型储能领域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9个,在磁约束核聚变、超导储能、固态电解质等基础研究领域具有世界一流水平。

  企业合力攻关,也让“合肥技术”领跑赛道——阳光电源的储能变流器、干细胞电网技术、光储充一体化方案全球领先;国轩高科国内首创360瓦时每千克高比能半固态电池,其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百兆瓦级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技术”近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久安联合制定了全国首个站房式电化学储能电站防火地方性标准,目前已通过初审。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对于加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企业,合肥也加大了扶持力度。如主动建立新型储能电站的企业,在迎峰度夏期间充电可以免电费,在非迎峰度夏期间则给予电价折扣,保障企业收益。

  政府积极支持,拓宽新型储能的应用场景,这也吸引着更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成为合肥的“产业合伙人”。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成立于2009年,作为国内“储能第一股”于2020年在A股上市。2022年初,派能科技在全球家用储能市场占有率已超越特斯拉,成为全世界第一。也是在这一年,上海派能能源科技把产能最大的基地落在合肥,弥补合肥储能电池领域的空白。

  2022年,安徽派能科技10GWh锂电池研发制造基地启动施工;2023年10月,该基地一期5GWh正式投产,总投资50亿元,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国内营销事业部销售总监赵领介绍,目前,该基地已建成全自动化电芯生产线,拥有完整的电芯生产线。“我们的电芯产品将在通讯基站、轨道交通等备用电系统和独立式储能电站中使用,为全球储能用户更好的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的加入,为合肥新能源产业注入了强劲活力。选择来到合肥的原因,赵领总结得很简单:“这里营商环境好,将为我们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助力。”据了解,从安徽派能科技的公司注册、税务登记、备案到环评、供地、报规、报建等一系列流程,合肥各部门同心协力,全力保障派能的基地在签约后第一时间落地开工、竣工和投产。

  据介绍,截至目前,合肥已集聚新型储能上下游重点企业超80家,规上企业30余家,亿元以上企业近10家,初步形成“原材料-电芯-储能系统-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集聚了阳光电源、国轩高科、派能科技、巡鹰新能源、中创新航等一批龙头企业。

  其中,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市占率全球第一、储能变流器出货量全球第一,国轩高科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居国内前五、全球前十,派能科技全球用户侧储能系统出货量全球第一。2023年,全市新型储能产业营收超380亿元,位居全国前五。

  角逐新型储能新赛道,合肥今年的目标是实现550亿元的营收,力争达到600亿元。期待一个个超级“充电宝”,在合肥“打造国家级新型储能产业集群”的风口下,更“来电”、更续航。(刘小容)

bg